第098章

康熙算是对得起德嫔,他没将自己的猜测说给太后听,自己当初只是险些活不过来而已,因为本身就是寻常妃嫔生的阿哥,起初并没有抱太多期待,也不存在被打脸的问题。太后就不同了,她是顺治废后的从侄女,十一年五月入宫为妃,六月立后。董鄂氏晚她两年进宫,先是封妃,一个月之后就晋升为皇贵妃。看起来好似矮孝惠一截,实际上却是后宫里头最风光的女人,是顺治的心肝……从进宫到死不过四年时间,董鄂氏却成了无数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痛。

都说孝惠秉性温和,那是太后调/教有功,只要是女儿家,年轻时候都幻想过要嫁怎样的夫君,过怎样的日子,白头偕老举案齐眉。世间所有人都以为做皇后就是最大的福祉,即便知道后宫有个宠妃董鄂氏,他们也会说,你已经是大清朝最尊贵的女人,还奢求什么?

身份比宠爱重要。

人家拼了一辈子不就是相当皇后生嫡子么。

孝惠的祖父是忠亲王宰桑的儿子,与吴克善并为孝庄文皇后兄长;父亲绰尔济,是科尔沁镇国公,简单的说,孝惠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女,她们都姓博尔济吉特。董鄂氏蹦跶那些年,后宫里姓博尔济吉特的女人有五个,都是高位妃嫔,这样豪华的阵容在孝庄太后的庇护之下也没在对垒之中占据优势,只要董鄂氏在皇帝跟前掉两滴眼泪,保准有人要倒霉,她那白莲花的姿态恶心了无数人。

女人之间的恩怨总比爷们要深刻并且长久得多。

先皇的女人有些殉葬,有些死了,如今后宫里还余下三位,孝惠太后为一,皇考端顺妃为二,皇考淑惠妃为三。她们都是六十多高寿,整日念佛经修身养性,几个老姐妹偶尔聚在一起闲聊几句,宫里的宴会倒不怎么参加了。别看她们如此淡薄,若是得知董鄂氏还有一魂在人间,并且借了德嫔乌雅氏的身体住进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康熙想着这事他来解决就好,不能把后宫这么多大人物牵扯进去,否则就是新一轮的血雨腥风。他琢磨过后觉得,让对方轻松的死也太便宜了,还是尝尝从天上跌落到地下,滚得满身泥泞,被旁人鄙夷嘲笑的滋味……这恐怕是他能加诸给董鄂氏最大的痛苦。德嫔是自作孽,轻信邪道士说的话,以为真能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现在好了,报应来了。之前还为十四考虑,加上这样一层恩怨他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身为阿哥,要好好长到成年就要禁受不少挫折,这都承受不了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看看老四,幼时跟着表妹,二十八年表妹走后他又回到生母跟前。后宫里有各式各样的女人,乌雅氏算是一种类型的代表,在外头装得温柔贤惠端庄得体,私下里什么都做得出来。她是个恩怨不分的,后宫妃嫔相互不睦再正常不过,她从前在表妹宫里伺候,后来翻身做主子,自然就不愿想起这些屈辱的过去,她们之间相互看不惯是理所当然的,就这点,康熙没有要追究的意思,唯一的错处就是她将仇怨牵连到了胤禛身上。

老四抱给表妹养的时候还是个奶娃娃,根本不知道什么,后来长大些也没人告诉他前因后果,在坚信自己是皇贵妃亲儿子这个前提下,他对踩着“自家额娘”的脸面爬床上位的乌雅氏有好感才怪了,胤禛本就是重规矩之人。

无论怎么看,这事都怪不着老四,乌雅氏却将账一笔笔算在他身上,十三年了,她就没做过让老四心里熨帖的事。养母死得早,生母又不疼爱,一路过来胤禛走得太辛苦,他都能活得好好地,老十四就不行?

帝王心是最飘忽不定的,今日宠信你,明日打你下天牢也有可能,康熙虽然没到这份上,也差不多了。宫里头酝酿的惊天的阴谋,胤禛和胤禟也明白了两件事:

首先,他辨过永和宫正殿之气,事情同德嫔的确不相干。

其次,皇阿玛那道圣旨不是为德嫔洗白,他有后招。

这是从贾赦的回复之中提取的有用信息,其实也没明说,隐晦的暗示而已。得知此事以后,两人将消息反馈回去,他们没说“皇阿玛酝酿了阴谋”,只说事情还没了结,恐会再生事端,让她们切不可插手,坐山观虎斗。都是聪明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两位娘娘就消停下来,小佟佳氏继续关怀贾元春,同时建立自个儿在后宫的势力,与佟家埋伏的暗线接头。宜妃则是积极的同惠妃以及荣妃联络感情,别看她这么能蹦跶,在后宫里头仇恨值真没有乌雅氏高,原因有很多,首先,她膝下二子的竞争力没有老四和老十四强,尤其老九,他的确是有钱,却是皇家的笑料,身为皇子自甘堕落做商人,简直闻所未闻。

撇开子嗣问题不谈,德嫔乌雅氏上位的手段太龌龊,这让满洲卓姓大族出身通过选秀入宫的贵女很不齿,贱人也敢凌驾于她们之上,这年多年的怨气总算是有地方发泄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野鸡永远也别想做凤凰。

……

宜妃也没挑拨离间,她就是带头回忆过去而已,现如今这三妃是前后脚进宫的,最多就差了三年而已,她们有不少的共同语言。

“还记得刚入宫的时候,太子还没出生,孝诚皇后尚在,那时的后宫同现在相比可安静多了,姐妹虽然不多,相处还算和睦,不像现在……”第一批进宫的都是满洲贵女,身份高贵,又有元后领导,虽然暗地里也较劲,风气的确比现在正很多。

“是了,孝诚皇后是十三年去的,孝昭皇后十六年封后,半年之后就薨了,孝懿皇后是二十八年……这些都是咱们姐妹亲身经历过的,万岁爷对她们那才是情深意重,与那跳梁小丑不同。”

“依本宫看,不就是乌雅氏搞出来的幺蛾子,宫女上位的为卓姓大族所不齿,往上吃不开那就笼络底下那些……密嫔王氏就是靠着她才走到今天。那时候两任皇后都去了,佟佳姐姐因为过度悲伤,身子骨有些不利索,万岁爷原本是去看她的,就中了贱人的奸计,竟然做出背主之事……这种腌臜事要是敢出现在我宫里,呵呵,拖出去喂狗都是便宜她。若不是乌雅氏助长了底下那些的气焰,宫里头能乱成这样?”

……

在宫里摸爬滚打三十年的女人,嘴皮子那叫一个利索,在康熙跟前她们能不重样的说甜蜜话,嫌弃别人的时候也是头头是道,听起来好像真是那样。须知,康熙早年的时候后宫里还有太皇太后孝庄坐镇,皇后基本也是摆设,有什么事都得请示她,在这个大前提下,荣妃都能连失四子,后宫能有多干净?

混到她们这份上,前尘旧事藏在心里就好,三任皇后再怎么不好也不是随意给人揉捏作践的,有句话叫死者为大,说得更简单点,活人是斗不过死人的。甭管是孝诚、孝昭还是孝懿,都犯过错,都有污点,她们最成功的就是死得早,让万岁爷记得的永远是她们年轻美丽的模样,一年又一年,那些缺点也都发酵出甜蜜的味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三任皇后里头,尤其孝诚分量最重,她是原配,与万岁爷少年夫妻,相互扶持着走过一段很艰难的时期,当时的朝廷与现在不同,四位辅政大臣把持朝政,在康熙这边就是走个过场而已,有事直接找太皇太后商量的,可想而知,一直鼓励支持康熙,看着他走向亲政,还在生产的时候为保儿子牺牲自己的赫舍里氏在他心中是怎样的地位。

太子胤礽早些年的确是最出色的皇子,无论是功课或者骑射,同赫舍里家的那些大老爷们混到一起去之后整个人就变了,康熙最恨结党营私,太子就朝着这方面在发展。明眼人都能看出,胤礽能稳坐太子之位都是托他额娘的福,康熙不爱孝诚皇后,他没爱过任何人,却将所有的关心与敬重都给了原配,将她看做真正的亲人。

人比人气死人,这些事不想也罢,孝诚地位再怎么崇高,她已经死了。

三妃又说了几句,郭络罗氏成功唤醒了惠妃与荣妃的记忆,勾起她们对德嫔乌雅氏的憎恶。后宫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坐在高位上虽然寂寞,旁人想动你至少要掂量一番,一旦跌下来,落井下石的不知凡几。

即便同贾恩候的关系不咋滴,在后宫里沉浮三十年,她们总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纳喇氏就听说德嫔脸上长了奇怪的斑,解禁之后也不敢露面。马佳氏要弱些,只怪胤祉这两年招惹的倒霉事太多,她将心思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对后宫妃嫔做的事反而知之甚少。

知道得少有个好处,她的顾忌就少,王氏被降为贵人,事情尘埃落定之后,她就去永和宫看望德嫔,刚进院子就被拦下来,乌雅氏的贴身宫女一名月舒一名月兰,见荣妃过来,她们上前去问安,就听马佳氏身侧的嬷嬷说:“我们主子过来看德嫔娘娘。”

“这……恐怕不方便。”

“娘娘前阵子得了痘疮,还没好全,正养着,万岁爷也知道的。”

把康熙抬出来就能挡住荣妃?别逗了,也没听说上面传了命令不能踏足永和宫,不能打扰德嫔,若是不想让人见,干嘛撤掉禁足令,大可以让乌雅氏闭门不出。

“本宫好心来看望德嫔妹妹,你们这是什么意思?痘疮又不会传染给别人,怎么就不让进了?”若是从前,乌雅氏不想见,轻松就能把人打发出去,如今,情况已经不同,她区区一个嫔,比妃位上的荣妃马佳氏低了两级,这样大的差距还敢给谁脸色看不成?

月兰还想说两句,就被月舒一个眼神组织了,她低垂着头谦卑的说:“您看这样可好,奴婢进去通报一声,让娘娘……”

“不用麻烦了,本宫不嫌弃德嫔妹妹,多少年的交情,也不是第一次见,搞这么神秘作甚?”两个大宫女百般阻拦,荣妃就看出问题了,乌雅氏铁定是伤了脸不敢见人,她越是遮遮掩掩自己就偏要看看真面目,通报了还有什么意思?荣妃带来的婆子直接将俩拦路的宫女挡开,让她从容的进到里面去。

“娘娘,荣妃娘娘,地上滑,您慢点走!”

还是月舒聪明,她心知拦是拦不住的,不如想个法子让里头的人知道马佳氏找茬来了,娘娘的确是变了心性,与从前相比折腾人的手段更多,这样做至少能挽救一下,事后问起来还能说她们做宫女的如何能拦住三妃?

荣妃没看到乌雅氏如今的模样,不过,她却知道对方脸出了问题不能见人,这事传开之后,各宫的妃嫔好像约好的一样,纷纷打着探视的名号往永和宫去,她们还不是成群结队,而是错开时间的。

那么多次突袭,总有一次会成功。

真想看看德嫔毁容之后恶心的脸。

康熙作为大清朝万里山河的主人,前朝以及后宫之事他都心知肚明,有些东西知道得不是很全面,但是铁定会听说,皇宫暗卫就是这么用的。听说马佳氏领头,后宫掀起了探望德嫔乌雅氏狂潮的时候他正在喝茶,险些一口喷出去。

若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听到铁定品不出味来,一定要说的话,后宫妃嫔姐妹情深?康熙却知道,三妃都不是简单的,德嫔如此古怪,她们恐怕已经发现了什么。马佳氏在失了四个阿哥之后性子沉稳了许多,更贴切的说法是谨小慎微,她已经许多年没落井下石过,能够让后宫妃嫔联合起来折腾……乌雅氏作孽啊。

“永和宫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那暗卫显得有些迟疑,没立刻开口。

“说。”

对方倒不是想袒护谁,而是觉得古怪,“德嫔娘娘瞧着不太对,不仅膳食口味变了,近来只要有人到永和宫造访,她回头就会责罚房里伺候的宫女,这些行为从前没有的。”皇宫暗卫算是大清朝最神秘最有办事能力的组织,他们只效忠于皇帝,为他搜集各种情报,铲除异己。康熙是在皇位上坐了十几年之后,某次去五台山,从主持手中得到一块牌子,正是调动皇宫暗卫的信物,皇阿玛托他转交过来的。

暗卫的本事很大,逼近前朝的东西两厂,却不是公诸于众的,而是听后皇帝调度的秘密组织,托他们的福,这些年,康熙看到了许多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这些人监听紫禁城,只要是重要的部门,都安插了他们的人手,除了一个地方,康熙的书房、寝殿……没人会希望自己的私密事暴露在别人眼前,康熙召见贾恩候的时候是没有暗卫在场的,大老爷说的那番话,他们也不知道,这也是他们对德嫔古怪行为感到不解的原因。

虽然老了丑了,人是没变的,铁定是乌雅氏本尊,好好的怎么就变了性情改了口味呢?

这压根不合常理。

康熙听过之后沉默片刻,然后问:“你仔细说。”

“……娘娘从前颇好苏杭风味,如今用得颇少。从前好食红豆膳粥,如今好燕窝。从前日日不离雪山梅,如今却爱上糖渍瓜条。从前好蜜桔,如今却问了好几回可有荔枝。”

他多说一句,康熙就脸黑半分。

暗卫说的从前怎样,那就是乌雅氏的口味,相处了二十多年康熙多少知道一些。至于如今,燕窝或者瓜条倒看不出什么,最后那样就很明白了,他还小的时候就听母妃玩笑过,说什么,无论得宠的程度或者喜好,董鄂氏都同杨妃相似。

杨妃是谁?

就是大唐王朝的传奇女子杨玉环。

以她作比让人听见会遭诟病,这女人是祸水,她之后就亡国了,不过,仔细想想,除了身材和性情之外,别的的确相似。唐明皇的宠妃杨玉环,有着倾城倾国之美,精通音律,擅歌舞,深受宠爱。为了她,大唐皇帝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一点,从香山居士的《长恨歌》就能亏得一二。

什么“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什么“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什么“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什么“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生男儿才能传宗接代,生姑娘那就是赔钱货,迟早要嫁到别人家去的,重男轻女是自古传下来的习俗,盼着生女儿送进宫去受帝王宠爱让父兄封侯也就是天宝年间才有的事。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是,杨贵妃喜食荔枝,为了讨美人欢心,每到荔枝出世的集结,朝廷总要委派专人通过每五里、十里的驿站千里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其间跑死骏马无数。

有皇祖母压着,皇阿玛倒是没做到这种程度,不过,董鄂氏喜爱荔枝在宫里不是秘密。

其实不能用钟情,这位顺治朝的宠妃对吃食并不上心,她身材纤细,瞧着柔柔弱弱,用膳的时候就像猫儿进食一样,零嘴也吃得不多,是不是喜爱瓜条康熙不知道,唯独听说到了出荔枝的季节她的口味会好一些,严格说来,就是偏好而已。

这玩意儿,如今后宫里没多少人喜爱,乌雅氏更爱蜜桔,每次有进贡来的她都会分走相当一部分,康熙觉得自己的猜测越发正确了。心里面的把握从五成升至七八成,对马佳氏引领的“关怀德嫔”风潮,他就喜闻乐见了。

乌雅氏有心计智谋,沉得住气,董鄂氏并非如此,她能横行后宫只是仗着皇阿玛的宠爱,生下儿子之后简直了不得,大赦天下是给外人看的,皇阿玛派了许多人手保护她,要是本人稍微有点心智,也就不会眼睁睁看着儿子夭折,别人不知道,康熙心里有数,后宫里头恨她的虽然多,要她死,并且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的就那一位。

正是皇祖母孝庄。

别的不说,为了她,皇阿玛屡次冲撞嫡亲额娘,母子之间闹得很僵,孝庄太后本就是强势之人,为妃的时候还收敛些,升级做了太后,她就希望所有事情都在掌控之中,顺治十三年之前都是如此,母子之间虽有摩擦,多是因为摄政王多尔衮,后宫里头第一个变数就是董鄂氏,能够得宠到那种程度,那女人的确有本事,可惜不会做人,将所有妃嫔得罪彻底就算了,对孝庄有恭无敬。就那德行,能活四年并且把儿子生下来已经是命大。

前尘旧事太多,只要想到康熙就不高兴,可以确定的是德嫔的确是受了极大的影响,她变蠢了。至于荣妃马佳氏的行为,他只想说干得好。

这种每日都有人上门来探望的日子过了半个月,乌雅氏就有些忍无可忍了,本来就要发作,这天,四福晋乌喇那拉氏领着儿子,带着自家后院几个重要的女人进宫来给新额娘,也就是小佟佳氏请安。胤禛府上一贯走的低调路线,因为来的人颇多,加上有心人士推波助澜,这事很快就传开了,乌雅氏听说之后就气不顺。她虽然不喜欢胤禛,多个儿子多条路,退一万步说,也应该是她抛弃这孽子,万岁爷突然颁旨改玉牒,那是将儿子从她跟前夺走,摆明了给她难堪。

德嫔没胆子怨怪康熙,她将仇恨都锁定在小佟佳氏以及胤禛身上,对四福晋自然也没什么好感,什么宽容大度……虚伪得让人作呕。

伺候乌雅氏的都知道改玉牒这事是禁忌,她们不敢说,偏殿那边春嫔娘娘手下的就没顾忌了,别看占主位的依然是德嫔,永和宫当家的已经变成了贾元春。她恢复神智之后,心中大恨,都说是密嫔王氏下的手,她不信,没人比她更明白王氏与乌雅氏之间的关系,若说小阿哥的死同德嫔没关系,她真要冷笑三声。

贾元春也真能忍,一直没去找德嫔的麻烦,自己虽然位列六嫔,与乌雅氏平起平坐,论资格和势力,她还差了许多,比起高调的作死,不如瞧瞧热闹,暗自培养一些得用之人。她不敢给德嫔下绊子,膈应人还是会的,听说四福晋进宫来请安了,就让自个儿跟前伺候的到院子里去议论,也不说什么是非,单纯的传播事情本身,永和宫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德嫔自然就听到了,她直接就黑了脸,将指甲深深抠进肉里。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乌喇那拉氏以为小佟佳氏就是好人?同孝懿皇后是一路货色。

玉牒改了这么久,四阿哥府后院的女人还没正式给新额娘请安,这阵子太多事,好不容易得了空,再有二十来天就是除夕,乌喇那拉氏就带着人进宫来,让小佟佳氏见一见她们,顺便说说年节之事。这本身没什么槽点,皇子福晋给额娘请安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德嫔没有发作的理由,只是憋了半天的气,想着回房里困一会儿,就听说侄女过来了,正是弘晖出事以后被德嫔塞进四爷后院的那位,乌雅氏不知道,她就是灾祸的起源,那邪道士是她引来的,贡献一魂帮妖魂窃居在乌雅氏身体之内,做调和之用的也是她。

一般而言,缺一魂,不永久沉眠就要成傻子,鬼牙子还算敬业,他用了点手段让乌雅格格在一定时间之内保持神智,性情也会有变化,是一点点来的,并非瞬间变样。自从胤禛改了玉牒她在四阿哥府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福晋的态度看似没差,实际强硬了不少,侧福晋李氏才是真的贱人,以前天天跪舔她,如今简直换了副嘴脸,其他女人也没少给她下绊子,日子简直过不下去了。乌雅氏给小佟佳氏请了安,站在房里听她们聊了一会儿,后来,几个格格就被打发出去,她这才有机会溜到永和宫来,见到德嫔的面她眼泪就不住的流:“姑爸爸,我心里苦。”

德嫔依然带着纱帽,她也红了眼眶,道:“你跪在下面做什么,快起来,哭成这样让人看到指不定会说什么闲话。”乌雅格格这才站起身,她坐到旁边,抽噎了几下,道,“表哥忙着户部的事没工夫管后院,改玉牒的圣旨下来之后,福晋就换了嘴脸,后院里任谁都能踩我一脚……她们也不想想,您不还是爷的亲额娘么?”

她说到这儿,就被德嫔打断了,“这是宫中,慎言。”

“可……”

“四阿哥如今已经成佟家贵妃的儿子,他府上的事,本宫管不了,你不要说了。”

“可……”

“回去递个信,让你额娘进宫一趟。”

“姑爸爸我……”

“本宫乏了,跪安吧。”

听到和老四相关的事德嫔就不高兴,自家侄女她还不清楚?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瞧她那双眼,就知道背地里有想法,若是平时,她还愿意听一听,没了个儿子以后她不能放弃娘家的支持,现在是真没心力,距离除夕宫宴越来越近了,若再想不出办法找回容貌,就真的要丢人了。

德嫔说完转身就进里屋去了,将侄女丢在那儿,贴身宫女才过来说:“这些日子娘娘精神头一直不好,平常都不见客的,肯听格格说两句已经是破了例。再说,四阿哥的玉牒已经改了,娘娘就算有心,也回天无力,您就不要再说这些徒增伤感了。”

呵呵。

愿意同她说话是破例?

摆明就是想让她传话回去。

求人办事就是这样的态度?乌雅格格火气也上来,她擦干眼泪笑道:“我都明白,你让姑爸爸宽心。”说完转身就走。

对娘家侄女就是这样的态度还希望得到帮助?

未免太天真了。

回到长春宫,福晋乌喇那拉氏瞥了她一眼,倒没说什么,李氏才是个尖酸刻薄唯恐天下不乱的,她道:“妹妹这是去哪儿了?宫中不比咱们府上,怎么能乱跑的?要是冲撞到贵人,还不给爷添麻烦。”

“……多谢侧福晋教诲,妾只是出去透透气。”

“怎么?听娘娘说话让你喘不过来?”

“侧福晋也不看看乌雅妹妹姓什么,会堵心也是应该的嘛。”

“……”听她们说了几句,乌喇那拉氏才出来打圆场,“好了,不要说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总的说来,四福晋与小佟佳氏相处还是很融洽的,别看贵妃不满双十,她气性好,比亲姐孝懿皇后和善许多,对弘晖也很疼爱,婆媳关系暂时没有问题。

长春宫其乐融融,永和宫乌云罩顶。

虽然一早就将胤禛当做是弃子,从来没在他身上费心思,那毕竟是自己生出来的,就这么便宜小佟佳氏,简直不是她的行事风格,乌雅氏还在琢磨,惠妃那纳喇氏就来了,说是知道她心里苦,特地来陪她说话,安慰人的。

理由找得冠冕堂皇,可惜做得太假,两句话就暴露了真实目的,她摆明是来戳心窝子给人添堵的。德嫔明白,要是露出一丝一毫的痛苦或者愤怒之色,对方就会没完没了,她表现得很淡然,只说个人自有福缘,虽然舍不得老四,他们母子大抵是没缘分,只要跟着贵妃娘娘过得好,做亲娘的就没有遗憾。

惠妃在心里冷笑。

不愧是温柔并且识大体的永和宫之主。

这样的恶气都能咽下。

本事啊。

宫里头热闹,京城也不安宁,后宫里的事多少还是传出来了,走到哪儿都能听见有人一轮,平民百姓更热衷于谈论四阿哥与德嫔乌雅氏,这对母子真是坎坷。众大臣关注的是万岁爷的态度,以及佟家与四阿哥胤禛的动静。

太子/党这边已经躁动起来,他们觉得留着四爷是威胁,改到小佟佳氏名下而不是跟孝懿皇后,这说明万岁爷还是记挂太子的,不愿意让其他阿哥成他的绊脚石。不过,就算只是贵妃之子,加上整个佟家的力量,朝堂风向恐怕就要变了。从前,声威最高的是一、二、三,八阿哥胤禩也有崛起之势,还不值得防备,他那亲娘出身实在太低,养母那边又有大阿哥胤褆挡在前面,压根不可能得到太多支持,九阿哥和十阿哥倒是挺他,那是以前的事,听说最近胤禟和胤禛私底下有往来,摆明就是要叛变。

满京城都知道贾恩候是不站队的,他没有搅和到夺嫡战里头的意思,多方笼络得到的都是同样答复,他不会做任何影响天道之事,皇权更迭全看万岁爷的意愿,不是他能管的事。

贾赦虽然没站队,他却撮合了老四和老九。

至少大臣们是这样以为的。

他们不知道的事,胤禛和胤禟这是收到宫里头两位娘娘的托付,就贾元春摔倒生死胎这事讨论了一些细节而已。关系的确有所缓和,截至目前并没有要结盟的意思。

胤禩也很想相信他,这么多年的兄弟感情,不会因为几句挑拨就产生隔阂,他起初是这么以为的,问了老九几句话之后,就不确定了。胤禩玩笑似的说:“你真的同四哥单独见过?不是最怕他?”

“……以前是挺害怕的,也就老十三能受得了那张冰山脸,说到功课,比大学士要求还高,最近接触过后觉得,四哥是个不错的人。”

“聊了什么?”

“这个不能说,反正不像外头传的那样。”

就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法子让胤禩信服,他觉得同八弟十弟之间的铁山角恐怕要动摇了。胤禩同胤俄不同,只要是九爷说的话,老十永远是无条件信服,三人组里面,真正不动摇的是他们,老八是后来才加入的,看起来没分别,实际有亲疏远近。胤禟说结盟是谣言,胤俄就信,胤禩却会不自觉多想,四哥和九弟根本就是两路人,他们有什么私密事竟然偷偷见面?还不能说出来。

胤禟知道老八是什么样的人,见他心不在焉,就皱了皱眉,到底没解释什么。兄弟重要,对他掏心掏肺疼爱的额娘更重要。他去做商人的时候,说闲话的那么多,皇阿玛当时还采取过措施,额娘虽然也伤心,还是帮着说话,跟着受了责罚,才帮他过关。

就算对不起全天下人,也不能让额娘伤心,胤禟是孝子。

同老四见面不就是因为额娘与佟佳贵妃那点事,同前朝不相关,他也没法子解释,要是传出风声就坏了。

八、九之间不经意起了隔阂,双方都没纠结这个问题,好似已经揭过,实际却动摇了他们的感情,给铁三角蒙上阴影。

贾家那边气氛倒是好得很,虽说没了阿哥很可惜,借机爬上嫔位就是大喜,足以扫除任何不快。史太君第一时间接到天师府传来的消息,说贾赦已经进宫去瞧过,春嫔娘娘无大碍了,那符纸不用保留,丢炭盆里燃了便是。不用他提醒,史太君也知道符纸这玩意儿闹不好就要搞出事,留着无益处,立刻就销毁了,做完这些,她才将相关的消息说给二房两口子听,贾政还算稳重,虽然高兴,并没有得意忘形。王夫人脸上瞬间露出狂喜之色,她双手合十碎碎念道:“多谢大慈大悲观音娘娘,真是老天有眼,娘娘可算是熬出头了。”

作为有封号的嫔,她头上就只有五个人。

贵妃——小佟佳氏。

三妃——纳喇氏、马佳氏、郭络罗氏。

贵嫔——卫氏。

过去十来年她就只是从答应到常在而已,熬得这么辛苦可算是否极泰来了,从常在到贵人到如今六嫔之一,身份已经截然不同。如果说从前只是人人揉搓的小喽啰,现在能动她的简直屈指可数。王夫人不自觉就想多了,按照本朝规制,妃的定额是四人,女儿要是能再怀孕,顺利生产,补上那个空缺也是有可能的。

“娘娘也是福气大,密嫔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也还是暴露了,阿哥虽然没生下来,不也晋了位份?”王氏一开口就遭了冷眼,史太君不客气的说,“福气大是没错,有那么个大伯,若不是赦儿的缘故,你能让她一年之内升那么多级?你能知道那么多有用的情报?你能让万岁爷彻查?”没蠢到家都应该知道,册封春嫔那也是为了安抚老大,毕竟是贾家人,他拿捏不准赦儿对元春是怎样的态度,搞不好就可能闹得不愉快。便是皇帝,也不敢随意得罪这样的世外高人,就算不能逆天道,就算不主动找麻烦,只要他什么也不管以后不再帮忙解决任何问题,康熙就该脑门疼。

史太君在额角揉了揉,说:“为了保娘娘,老身把底牌都用了,以后再闹出事,就没那么容易解决了。听老婆子一句劝,不要在老大那边趾高气昂,把关系搞好。”贾赦就是你对他好一份他就会原原本本还给你的那种人,绝不会让你吃亏。

贾政也想同兄长拉近关系,过去太多的教训让他明白,大哥真是神算,只要他开口,那就一定是对的,连偏差也么有。娘娘要想更进一步,的确离不开他的帮助……不过,这事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本事大的人脾气一般都古怪,每次同老大见面都是不欢而散,贾政基本已经放弃了。

听老太太说完,王夫人就憋了一肚子气,就算大伯的确高人,有本事,就他那德行,对家族的事一点不关系,只顾着自己飞黄腾达,讨好他有什么用?女儿已经掌握了永和宫的大权,同乌雅氏平起平坐了,这样高的身份,还用求人?

算了,这事说起来就不高兴,王氏没顶嘴,但是也不认同史太君的话,她直接引开话题,“翻过年关十七阿哥就要进学了,拖到现在都没选好伴读……咱们同陈家说好的,本来挺顺利的事,怎么就撞上大嫂这事,如今宝玉还在孝期,可如何是好?”

这也是史太君拿不好的问题,总不能让万岁爷延后十七阿哥进学的时间?思来想去只能放弃,她还没说,王夫人又道:“是不是递个信去,让陈家等一等?”

……!

……!!!

别说史太君,贾政都险些给呛着。

“你这蠢妇,那孽子有多大体面?敢让皇子等着?耽误人家进学你赔得起?”

“咱们宝玉可是春嫔娘娘的亲弟弟,等等怎么了,也没说要耽误进学,让他一个人上几个月,出了孝期咱们就把宝玉送进宫去,也就是几个月的事。”王夫人显然不知道伴读存在的意义,的确,不带这么个人皇子也能去上书房学习,伴读是给他们培养的帮手,贾宝玉跟了十七阿哥,贾家就自觉加入胤礼麾下,虽然他出身不高,额娘只是个庶妃,排行还很靠后,毕竟是皇子,有这层光环在,多的是人巴结。

结论就是,这个位置的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

贾政还要说,史太君道:“这事我问问陈家的意思,在同老大商量一番,你们暂且别动,牵扯到皇子都不是小事。”

史太君极少去天师府,为了贾宝玉,她亲自走了一趟,还没进门就见天师府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然后就听到有人吊着嗓子哭号。

“贾天师大发慈悲帮帮忙,我那婆娘死得惨啊。”

……

听这句还以为是让贾赦帮忙拿凶手的,实际不是那样,简单的说,有个富商死了婆娘,让大老爷帮忙做法事看墓地风水。这本身没什么问题,天师府上下都在孝期之内,大老爷没那闲工夫,毕竟不是什么关乎人命的大事,墓地风水好那是荫蔽子孙,差点短期内也死不了人,京城里帮忙看地的多了去,也不是非他不可。

更重要的是,这厮哭了半天,听着也太假,根本就没有真情实意。

死个婆娘不可惜,能造个好的风水局催旺官运财运才是正经。

作者有话要说:

慢慢恢复的更新~(^_^)~

推荐阅读:

离婚后,我的龙王身份瞒不住了 初夏贺北溟 我的娱乐圈是这样的 重生小娇妻又美又飒 她只想安静的咸鱼 朕和群臣穿现代 宋总,夫人一心想逃婚三汜 韩三千苏迎夏 大明总裁 苏十一盈怀 假偶天成 苟在红尘携美同修 我在动漫世界建轮回 妖罗万象 纸规 江辰 完蛋,我被渣女包围了 将军宠妻日常 武道运势查看器沈炼 无限沉沦 殃君 我老婆今天离婚了吗 女院长的上门女婿 武道顶峰 芳华只为倾城 都市之功德霸主 随身带片原始森林 演员修真日记 血衣道士 我的弟弟妹妹就是那么可爱 念念繁华 天才恶魔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